大观园在哪

早在《红楼梦》传世不久,乾隆时的明义写有《题红楼梦》诗20首,原诗小序指出大观园即是南京随园。袁枚《随园诗话》卷二也有同样的说法,但并不可信。
道光年间,胡大镛的《七宝楼诗集》卷二十七,谈到他的朋友古香从B京来信,说到了大观园的故址,还说见到了赖大子孙。这是迄今所见最早认为大观园园址在B京的资料。此外,同样说法的有:谢道隆《红楼梦分咏绝句题词》的原注:“十汊海,或谓即大观园遗址,有白石大花盘尚存。”佚名《燕市贞明录》中也谈到十刹海(即十汊海)在地安门外,钟鼓楼西的B京西北,即是大观园的所在地。芸子《旧京闲话》、徐珂《清稗类钞》都持同样说法。这些说法成了红学家们研究大观园的起点。“五四”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大观园园址这个谜,成为热烈探讨的内容之一。
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主张大观园即随园。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认为大观园在B京,但渗有江南风光。除此之外,新红学家们对大观园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说法,即“综合说”、“江宁织造署西花园说”、“恭王府说”。
吴伯箫在30年代提出了“综合说”。指出大观园凭借了当年园林设计的最高水平才得以创造出来。曹聚仁在《小说新语》(1964)中说:“所谓‘大观’,也不妨说是‘集大成’之意。不能看得太老实,却也并非虚无嫖缈的。”到70年代建筑学家戴志昂认为,大观园是吸收了园林建筑的素材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香港宋淇在《论大观园》、T湾袁维冠在《红楼梦探讨》中也认为曹雪芹把所知道的园林揉合了想象,创造了大观园。
“江宁织造署西花园说”来源甚早。在脂砚斋主人对《红楼梦》的评语中已有暗示。从60年代起,T湾赵冈力主此说,他在《红楼梦考证拾遗》和《红楼梦新探》中都认为江宁织造府行宫西花园即大观园。1980年他发表的《再谈大观园》以《红楼梦》所描写的大观园与南京行宫图相对照,最后指出:“这个荣府西花园,也就是南京行宫的西花园。”南京吴新雷在1979年写了《南京曹家史迹考察记》,考出大行宫小学操场的一角即当年西花园的西堂。
周汝昌在50年代写的《红楼梦新证》,提出了“恭王府说”。吴心柳的《红楼梦散记》提出了同样看法。陈从周在1978年写了《关于恭王府的通信》。信中从古建筑特点出发,指出了恭王府与大观园的惊人相似之处,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周汝昌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于1980年以《恭王府考》为题,出版了11万字的专著,全面论证了恭王府的地理环境、景物遗存、建筑布局、府第沿革等与大观园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年“恭王府说”曾得到周恩来的关注,他亲自参观了恭王府,发现了意见:“要说人家是想象,但人家也总有些理由。”“不要轻率地肯定它就是《红楼梦》的大观园,但也不要轻率地否定它就不是”。周恩来还指示保护好府第,作为纪念曹雪芹的地点之一。
“一梦红楼二百秋,大观园址费寻求;燕都建业浑闲话,旱海枯泉妄觅舟!”大观园的真实园址,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谜。
在曹雪芹的古典小说《红楼梦》中, 大观园是贾府为贵妃省亲而修建的行宫别墅,它不仅是红楼人物活动的艺术舞台,也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总结当时江南园林和帝王苑囿创作出来的世外桃源,大观园的园林设计对后世的园林建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G壮元大观园在哪里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地址仍然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现在依旧没有原型可考。
但是,很多学者依旧小说中的大观园中的景物和房屋造型特色等,判定大观园的位置在中G的南方,例如南京城内只有几处被红学家们认为大观园原型的地方,如南京小仓山、山牌楼等。
还有人指出大观园的原址位于杭州的西溪,而西溪一说,总有原因作者之谜,有人认为红楼梦不是出自曹雪芹之笔,而是由《长生殿》的作者洪升所著。又根据洪升的故事里在杭州西溪,再经过其他地方的论证,最后得出大观园的原型位于风景如画的杭州西溪。
除了南方之外,大观园遗址之争还倾注在北方的城市中,如B京和西安,这两座古老的皇城,刘姥姥曾经在游览大观园时说道“在这长安城中”,这就使得众多的红学家认为大观园原型应该是在古城西安。

扩展资料:
小说中大观园存在的意义:
1、大观园是与宁国府、荣国府鼎足并立的情之堡垒,象征正邪两赋派的精神家园。大观园外围的正邪两赋有情人,如贾母、宝琴、刘姥姥、贾芸、贾蔷、北静王、秦钟、红楼五侠等,他们与大观园同样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的心性易地则同。大观园是他们心中共同的圣地。
2、大观园是为元春省亲而兴建的。在小说叙事体系内,它已具备了一半皇家园林血统,又成为元春命运的晴雨表,无形中关乎贾府家族命运。是以起造大观园必须在长房宁国府原有的会芳园基址上加以扩建,园中又有一座象征贾府祖脉的大主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观园 (红楼梦中的建筑物)
可能金陵地方大,就像香山,镶红旗,黑山扈都叫海淀区也没错啊
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我觉得,在山东人的著作里。 高凤翰有一篇《人境园腹稿记》,红学家邓云乡认为曹雪芹看了这篇文章创作了大观园。冯其庸说:“再有,云乡写《曹雪芹园冶构思探秘》一文,力排大观园即恭王府后花园说,主张大观园是曹雪芹的艺术虚构,但尽管如此,他认为曹雪芹构思大观园,还是有所借鉴的,这个借鉴之本,就是康熙、雍正时的高凤翰的《人境园腹稿记》。云乡将此文逐段引出,以与《红楼梦》中大观园的文字相对照,虽然不可能句句合拍,却也是依稀仿佛。说曹雪芹可能见过此文,得到启示,然后展开想象,下笔构造《红楼梦》里的大观园,这种联想,是很自然的。特别为大家引出高凤翰的《人境园腹稿记》来,供人揣摩,这对研究大观园或进一步研究《红楼梦》都是有意义的。” 高凤翰是王渔洋的弟子。王渔洋说:出宸翰堂之西,有轩南向,左右佳木修竹。轩后有太湖巨石,玲珑穿漏,曰大椿轩。轩南室三楹,回廊引之,曰绿萝书屋。其上方广。可以眺远,曰啸台。薜荔下垂,作(虫L)(奴手)攫之状,百余年物也。是为西城别墅。予尝读李文淑(即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周公瑾所记《吴兴园圃》,水石亭观之胜,甲于通都,未几,已为樵苏刍牧之所。而先人不腆敝庐,饱历兵焚(上猪豚),尤得仅存数椽于劫灰之后,岂非有天幸与?予以不才被主知,承乏台长,未能旦夕归憩于此。聊书其颠委,以为之记。示吾子孙,俾勿忘祖宗堂构之意云。或笑之曰:“是(草最)尔者,何以记为?”予曰:“非然也。释氏书言维摩诘方丈之地,能容三万二千狮子座,第三禅遍净天上,六十人共坐一针头听法,能坐如是观,安在吾庐之俭于洛阳、吴兴乎?”因并书之。为此,他还请了很多名人,吟咏撰写西墅。王渔洋还有一篇《重建大观楼记》,是写扬州的。在扬州府志有记载。
这个已经说得很明白了,《红楼梦》也是以园林兴废看朝代社会家族变迁,思想如出一辙。如果再看看李格非原文、以及和李清照的对话。书《洛阳名园记》后(李格非)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黾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馀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蹴,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馀处矣。予故尝曰:“园囿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唐之末路是已。周密也是济南人,他的想法。周密《武林旧事》卷四卷五详记大量的亭台园池,如皇家的聚景园、清河郡王张俊的真珠园、平原郡王韩?胄的南园、太师贾似道的集芳园等等。 ○吴兴园圃,吴兴山水清远,升平日,士大夫多居之。其后,秀安僖王府第在焉,尤为盛观。城中二溪水横贯,此天下之所无,故好事者多园池之胜。倪文节《经Θ堂杂志》尝纪当时园圃之盛,余生晚,不及尽见。而所见者亦有出于文节之后,今摭城之内外常所经游者列于后,亦可想像昨梦也。叶氏石林左丞叶少蕴之故居,在卞山之阳,万石环之,故名,且以自号。。。。 此园。。。今皆没于蔓草,影响不复存矣。
嘉靖、万历年间诗人、戏曲家程可中有诗《寄题大司徒见翁王老先生长春园三首》,其中第二首:“(木詹)楣高廓俯尘寰,十丈丹梯每自攀,旭日平临收万象,海云初敛出三山,淄渑曲远人烟外,齐鲁中分井邑间,拂袖冷然羊角上,飘飘疑过绛都还。”高凤翰是王渔洋的弟子,他曾到过B京,受到雍正亲自接见,而且赏赐给圆明园图一份。他有诗记载。他写的《人境园腹稿记》,在《红楼梦》写作之前,只有一种可能,写《红楼梦》的人,在写《红楼梦》之前看到了这篇文章。而当时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是少之又少。朱文震是其中一人。
在这之后,高凤翰的弟子朱文震,在B京多年,陪伴允禧、永瑢等王公贵族游山玩水,优哉游哉,有可能接过他们的衣钵,多人接力完成了鸿篇巨著《红楼梦》。